当前位置: 2017凯发k8客户端首页>凯发k8客户端首页新闻发言人>理论研究>

新闻发言人不是舆论“防火墙”-凯发k8客户端

发布时间:2017-04-25 09:00:00  |  来源:安徽日报  |  作者:汪国梁  |  责任编辑:孙宇

在政务公开取得长足进步的今天,新闻发言人几乎成为政府机关的“标配”。重要政策出台、重大突发事件、重要舆情应对时,新闻发言人的身影总是活跃在新闻发布前台,在长枪短炮、话筒和录音笔前发声,公布相关信息,回应社会关切,引导公共舆论。一些表现专业、风格鲜明的新闻发言人,更与媒体形成长期友好的工作关系。如这几年全国两会期间,人代会新闻发言人傅莹的每次亮相,都有许多人“点赞”,一时间“圈粉”无数,为提升两会开放度透明度增色不少。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外交部、国防部等部委新闻发言人的“金句”,也每每令人提神醒脑、为之振奋,让中国故事、中国声音有了更强的传播力、影响力和说服力。

当然,也有一些新闻发言人在面对媒体与公众时“发挥失常”,留下了遗憾。一些“雷人名言”,给政民沟通带来不良影响。当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中出现这类状况,其反响用时下一句流行语来说,就是“领导看了会沉默,群众看了会流泪”。

平心而论,在政府机关,新闻发言人是一个高难度的岗位。当突发事件、热点舆情发生时,媒体和公众总是希望从新闻发言人那里获取最充分的信息,但新闻发言人往往并未获得充分授权。什么信息可以公开,什么信息不应公开?什么信息可以立即发布,什么信息需要暂缓发布?决定权往往不在新闻发言人。更有少数领导干部只是把新闻发言人当作“传声筒”“挡箭牌”,该发声的时候不让发声,时机错过了却脱离现实地要求发言人“灭火”。在这种情况下,发言人作为沟通“桥梁”的角色行为,受到重重限制,其发言中的瑕疵稍有不慎就会在媒体传播中被无限放大,极易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“翻船”。

如何发挥好新闻发言人的作用,使政府更好地联系群众、沟通媒体?找准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定位是关键。领导干部不能把新闻发言人当成舆论“防火墙”、负面舆情的“灭火队员”来使用。要给予新闻发言人以充分的信任和支持,让其能够按照新闻舆论工作规律,掌握时机、把握分寸,积极主动发声,适时、适度、适当地传播政府声音,引导公共舆论。遇有重大突发事件、重要社会关切等情况时,主要负责人更要带头接受媒体采访,表明立场态度,发出权威声音,当好“第一新闻发言人”。专职新闻发言人也要提升自身能力素质,既要懂政策、知情况,也要熟民情、会说话,做到“上接天线、下接地气”,用诚恳的态度、专业的表现赢得媒体和公众信任,从而更好地阐释传播党和政府主张,营造良好舆论氛围。

  (汪国梁)


 
 
网站地图